裹足不前是什么意思,裹足不前的解釋、出處及造句

由源瀚知識網(www.9akm.cn)提供成語裹足不前的讀音、解釋、近義詞、反義詞、英語翻譯,成語裹足不前是什么意思、接龍、造句等詳細信息。

成語名稱:裹足不前

成語讀音:guǒ zú bù qián

成語解釋:裹:纏。停步不前,好象腳被纏住了一樣。 >> 裹足不前的故事

成語出處:秦·李斯《諫逐客書》:“使天下之士,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。”

成語造句:我們不能做有名無實的黨員,不能總在困難面前裹足不前。(楊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十九章)

近 義 詞:作繭自縛、故步自封

反 義 詞:一往無前

成語用法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思想保守
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
情感色彩:貶義成語

成語結構:偏正式成語

成語正音:不,不能讀作“bú”。

成語形式:ABCD式的成語

相關查詢:ABCD式的成語、偏正式成語、裹足不前的故事、裹足不前對對子、帶不字的成語、帶足字的成語、帶前字的成語、帶裹字的成語

成語接龍: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、第二個字是足的成語、前開頭的成語、前結尾的成語、裹開頭的成語、裹結尾的成語

裹足不前成語接龍:

  • 前歌后舞 原指武王伐紂,軍中士氣旺盛,后用作對正義而戰的軍隊的頌辭。
  • 前古未有 自古以來未曾有過。
  • 前車之鑒 鑒:鏡子,為教訓。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。比喻先前的失敗,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。
  • 前呼后擁 前面有人吆喝開路,后面有人圍著保護。舊時形容官員出行,隨從的人很多。
  • 前度劉郎 度:次,回。上次去過的劉郎又到了。泛指去了又來的人。
  • 前俯后仰 身體前后晃動。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樣子。

裹足不前的意思是裹:纏。停步不前,好象腳被纏住了一樣。

.